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当地美食 当地美食

30亩生态园规划设计

zmhk 2024-05-16 人已围观

简介30亩生态园规划设计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解一下“30亩生态园规划设计”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1.生态园中的绿色食品生产园要怎样规划?2.生态园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0亩生态园规划设计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解一下“30亩生态园规划设计”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生态园中的绿色食品生产园要怎样规划?

2.生态园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二)夹河综合整治工程——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

4.有一五亩鱼塘改做生态园怎么规划?

5.农业园区规划思路

6.沙湖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

30亩生态园规划设计

生态园中的绿色食品生产园要怎样规划?

       生态园中的绿色食品生产园要怎样规划?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解析,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生态农业大发展所谓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以生态科学和原理为指导,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培植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农林牧副渔良性循环,保持大农业稳定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园是生态农业的一种形式,生态园搞自然养殖,技术十分简单,容易掌握,几乎不用打针喂药。散养的柴鸡、野兔在果园内奔跑、追逐,恢复原有的天性,从而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免疫力。同时,鸡群又为林果除虫,并提供优质有机肥,使林草格外繁茂,足够野兔食用。在生态园里种植果树并试种牧草,上下层结构充分利用空间;养柴鸡,这样不但控制杂草,减少病虫害,还给果树上了有机肥,同时散养的柴鸡还可以带来了不少的收入,也增加了果树的产量;树叶和草用于进行沼气发酵,沼肥用于蔬菜林果树上肥,有机肥无公害,增加了果树常量,节省了用电用气的消费。同时也形成一个循环的有机生态园,真是一举四得。

       实行“沼气—沼采”三位一体的种植模式,利用沼气能源生产蔬菜,逐步建成无公害蔬菜及林果生产基地。开发农牧结合项目。发展订单农业与家畜养殖,与食品公司签定了回收合同,发展果树与散养柴鸡结合推广“树下种草,种草养鸡,鸡粪肥树”的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为避免破坏植被,根据柴鸡胜利生活特点,建造“流动鸡舍”采取“划区轮牧”的饲养方式。

生态园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成立合作社是五个人以上的农民户口,五个人中选择一个人为法人代表,财务和技术员等成,以种养殖来发展合作社,种植方面水果和药材等等,养殖方面牛:羊:猪:鸡:鸭等等,比如种植方面要选择市场希求的水果来发展,以生态农业做到绿色产品,一条龙:产:共:销服务。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个人的经验,因为走访过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农业庄园。

       我认为第一步应该是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就算自身没有也要找到投资的渠道,确保项目有资金支撑;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规划,特别是前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的清晰,明了,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有了规划就需要执行,如果这个项目落地在乡村,就需要有人长期驻守乡村,持续的付出,确保每一项工程的顺利完成。

       第四,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项目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政府大力引领和发展的方向;

       最后一点,项目要带动老百姓致富,将自身的付出投入到滚滚向前多脱贫攻坚的洪流中来,发展当地经济。

       感谢邀请: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完善,休闲度假成为大众化、经常性的消费。城里人到乡村“养眼洗肺的愿望从来没有像现在如此强烈,我国休闲农业正以其规模和速度进入世所未有、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

       乡村江湖,在休闲农业项目的构建中,有人经营的风生水起,有的人维持得一地鸡毛,这一切,首要解决的还不完全在于渠道、市场、销售,而是基于运营中心为基础的游戏规则,人生就像睡莲,成功是浅浅浮在水面上看得见的那朵花,真正决定其完美绽放的是水面下看不到的根和本。生态休闲农业园的打造要想获得成功,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根本:

       编制拟开发属地的《生态休闲农业园规划方案》并进行专业评估

       打造生态休闲农业园一定要结合开发地具体情况做好对应的《规划方案》,从项目概况、项目背景、项目优势、发展定位、功能布局、项目策划、前瞻服务,7大方面入手做好规划。

       坚持以“农民为中心

       集“农民、企业、地方政府三者之力,各就各位,全体一心,互相之间紧密配合,方可在下一步胜券在握。生态休闲农业园项目离不开资本、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资本下乡、人才返乡,共同努力才能做大做强这一项目。通过采用合作社、入股等方式,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就地就近实现就业增收,共享发展成果;强化项目涉及属地的农村人才培训,充实一批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和营销人才,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

       坚持“农业定位

       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园要牢记农业的基础地位,挖掘乡间尘封的遗存,唤醒乡村沉睡的资源,把农业培育成令人向往的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大示范创建力度,整合精品景点和精品线路,培育自己的优质品牌。

       坚持以“绿色为导向

       生态休闲农业园的底色就是绿色,绿水青山是园区开发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天人共美、相生共荣的好生态,营养健康、老少咸宜的好产品,是休闲农业独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适度开发,合理开发,科学开发,保护田园风光、保留原始风貌、保持乡土味道。

       坚持以“文化为内涵

       浸润和涵养了文化的休闲农业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发展休闲农业必须立足属地、当地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文化、民俗情感,以文铸魂,匠心创意,讲好那山那水那人那事,勾勒最神往的故乡,书写最动人的乡愁,给游客会心一击,让游客流连忘返、心旷神怡、魂牵梦萦。传承农耕文明,多种形式挖掘利用展示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农事节庆文化、饮食文化等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和康养的深度融合。

       总之,在构建生态休闲农业园项目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其“根和“本,沉下心来做一份事业,打破思维的墙,勇于开拓创新,并且通过深度访问、实地调研考察、评估及与项目运营主体方的紧密配合,对当地政策优势、区位交通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等进行全方面研究构建,最终实现所规划实施的策划目标与盈利目的。

       我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农业一线做“乡旅调研,由于工作的要求也时常需要深入一些休闲农业园实地走访,探访成功者的足迹。我很乐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心得。对于生态休闲农业园项目我希望可以与您共同持续深入的探讨,为有志于从事打造“休闲农业园的各位朋友提供参考对策。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欢迎您在下方留言,感谢您的阅读。

       生态园项目目前是在农村市场经济中非常好的一类投资项目,如果能够综合的利用好周边的资源,对生态园项目进行合理的定位,必将能够打造成受市场和客户欢迎的项目。在打造生态园项目的过程中有以下几条建议,请参考。

       第一,因地制宜一定要精细的定位自己所有的资源以及所处的环境,低点的定位,非常的重要,就是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所需具备的资源有哪些,因地制宜是说我们一定要找到有优势的,有代表性的有代理特征的项目。

       比如在东北的一些地区,就会打造冰雪农家乐,滑雪乐园,野生动物植物生态园等等有特色的项目,这些项目具备极有特点的东北的地理优势,不仅吸引着周边的居民前往体验,更多的吸引了南方的很多游客前往游览。而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有很多,比如温泉生态园,像在内蒙新疆一些地区打造的,草原生态园,把当地的一些特色的动物植物一些生态环境,浓缩在一个园区内。供人们参观游览体验。

       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主题和重点,不要给人感觉是大而全,什么都有的一个大杂烩,而是把自己最优势最特的体验项目突出出来。

       第二,非常重要的是要合理的规划,生态园的区域这个区域的规划一定要考虑客户的体验。举个例子之前曾经,参观过一个,生态园的项目,这个生态园占地非常的大,而园区内的体验的内容也非常的多,有森林徒步,有湖边垂钓,还有温泉洗浴,还有儿童游乐区等等,面积非常的大,但是同样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同的园区,相隔的距离也非常远。游客在体验完一个项目之后,要走很远,才能到达另一个项目,往往半天的时间只体验了一个项目,就要去餐饮中心吃饭了,所以这样的体验在路途过程中消耗的时间过长给客户带来的感受也不是很好。

       所以在规划生态园的时候一定要把体验的路线要梳理清楚,并且帮助客户找到适合的交通工具或者交通的办法或者增加路线的提示,让客户更多的把时间放在娱乐项目和生态园本身的项目而避免把时间浪费在其他方面。

       第三,注重客户体验的另一个方面是要突出生态园的服务,这一点对于后续增加客户的回访率非常的重要。注重服务体现在非常多的细节方面,比如当一个游客,在景区里找到一个卫生间,发现这个卫生间宽敞明亮,而且非常的干净,经常会有工作人员进来打扫在天气比较冷的情况下,或者是在气候寒冷的北方,等他走入卫生间的时候,发现水是温热的,那么这个体验对游客来讲就会非常的好。另一个体现服务细节的方面就是在餐饮的方面很多的生态园,虽然把餐饮的规模做的非常的大,但是却给人很粗糙不精致的体验,即便是菜品口味,让客户满意,但是也会让人感觉卫生比较脏乱,服务员态度也比较随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这位客户,后续再来的可能。

       第四,员工的管理,对一个生态园来讲,是否能建立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传达到每位员工心理,让每位员工在服务的时候能够把客户的体验放在首位,能够非常清楚的了解自己企业的文化和生态,源自身的特点,这对在开设生态园项目的时候,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给员工更多的学习机会,这些方面也是建设者和管理者,须要非常注意的。

       最后一条非常重要的建议,就是对外的宣传和推广一定要非常鲜明的把生态园的特色特点,以及周边的客户群体和相应的客户群体做针对性的宣传。

       比如在南方的一些温泉生态园,或者是,植物生态园那这些是北方客户比较少接触的那么对于北方的一些游客通过哪些渠道可以进行宣传,比如北方的一些旅游,推荐网站北方的一些旅游杂志,宾馆酒店等等,都是可以宣传的途径,也可以通过客户推荐来鼓励更多的客户,带着亲朋好友,带着家人再次,过来游览。

       感谢邀请,不是行家,只能粗浅的谈点自己的想象,首先得有与自己的资金、规模、能力相应的用来种植原材料的土地和养殖场地,其次要有能够满足提供休闲、娱乐、康养、体验活动的场地,再次就要有一支懂管理,懂技术,懂经营、懂营销的团队,才具备做种养业结合的生态休闲农业的基本条件。

       农民依托当地旅游风景资源,利用村寨院舍开发农事风情和本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经营特色旅游服务,成为勤劳致富的有效途径。

       生态农庄旅游项目不仅根据当地实际,发展特色农家旅游,还注入现代人很少涉及的视觉旅行,让人们享受身体的旅行,和心情的放松,让其视觉上也能得到很好的享受。

       1.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

       2.休闲旅游是城市居民,消费、休闲、娱乐的一种生活方式。农民向城里人提供,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

       3.在青山绿水间,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观农家景,临走还带点土鸡之类的农家特色,尽情享受回归自我的轻松和飘逸。

       4.人们需要新鲜的事物的调节。走进乡村田园,感受乡土气息带来的舒畅。亲手种植、亲手采摘。收获自己劳动成果,品尝农家菜肴的独特美味!

       1:我也有一些个人的经验,因为走访过很多做得比较好的农业庄园,我们黄坦镇就有一家仙果园。第一步应该是要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就算自己没有也要找到投资着,确保项目有资金支撑。

       2: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规划,特别是前期的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有了好的规划就需要执行,如果这个项目落地在山区乡村,就要有人长期驻守乡村里,这种的付出,确保每一项工程的顺利完成。

       3:也要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项目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政府会大力引领和发展的方向,到最后一点,好项目要带动老百姓致富,多脱贫攻坚的洪流中来,发展山区乡村当地经济。

       如何打造生态圈才是关键!

       1.结合你当地的风景和当地特色美食、文化、动植物资源等是最关键的,普通的生态旅游度假已经吸引不了更高的消费层次的人

       2.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3.近年来很多公司的团队有团建活动,可以在休闲娱乐内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团队性的项目

       4.既然是休闲了,就要让人有放松身心的感觉,抓住这几点,其他的只要细节做到位就可以

       生态旅游休闲度假需要一定的资金额,小打小闹就还是搞搞休闲农家乐吧。

       以营利为目的,生态休闲农业园,首先是考虑位置,交通便利,再有就是竞争力。现在各类的农家乐,生态园,遍布了大城市周围。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新颖性,多元化,吸引力,甚至规模,及网络化,作为基础,还要考虑客户,及潜在客户的爱好,生活习惯,以需求为导向,做好环保工作,农业种植,养殖,采摘,垂钓,娱乐,服务等,还要考虑到季节性,这就关系到经营项目了。再有就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准备足够的资金,这也是周期性,的缘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人爱好也不同,个人的一些看法,也只能是参考意见,希望专业的老师,请多多评论,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

       你好,这个作者的想法真的是非常好,种植和养殖业想结合搞一个生态园。非常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链。r

       前提是先了解我们国家的政策,最近出现“大棚房和“禁养区这2道红线。是觉得不可以逾越的。r

       如何以上政策都允许的情况下,我做了简单规划。r

       1、生态养殖厂建设,做周边无气味的养殖。比如养殖用发酵床,有效降低气味。r

       2、做有机肥料生产厂。猪粪、牛粪、鸡粪等r

       3、沼气池,可以满足冬季温室大棚采暖需要热源。r

       4、采摘温室大棚建设。r

       5、大田花卉种植,大面积花展。r

       6、做婚纱摄影,薰衣草r

       7、农家院r

       以上涵盖了吃、喝、玩、乐一体化,才能支持整体生态链的运营。

(二)夹河综合整治工程——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现代化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应该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生态农业示范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设计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布局,目的是通过生态学原理,在全园建立起一个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力,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并对边缘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行示范,体现生态旅游特色。

       观光农业旅游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

       绿色食品生产园

       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

       通过在园区内建设农业博物馆、展示厅等,对广大游客和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同时应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园区规划成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基地,体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科普功能,进一步营造旅游产品的精品形象。

       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1、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2、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3、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4、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 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 m。

       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有一五亩鱼塘改做生态园怎么规划?

       1.夹河湿地公园的平面布局

       根据烟台市夹河开发建设规划,结合烟台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基于夹河湿地已有工作成果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初步选定夹河陌堂橡胶坝至入海口的河道、东珠岩村南侧的沿河洼地、宫家岛西侧的绿岛区及夹河河口为湿地工程建设区,进行湿地修复和水质净化,构建以夹河为主干,以夹河沿线的东珠岩湿地区、绿岛湿地区和夹河河口湿地区为节点的“一廊、三区”河流湿地系统。工程建设总面积9799亩,其中,夹河河道走廊湿地系统长22.83km,占地面积约6845亩、东珠岩湿地区占地面积760亩、绿岛湿地区占地面积994亩、夹河河口湿地区1200亩。

       湿地工程包括夹河河道走廊湿地区、东珠岩湿地区、绿岛湿地区和夹河河口湿地区等四部分(图9-4):

       (1)夹河河道走廊湿地工程

       采用堤岸生态修复+橡胶坝+生态滞留塘的工艺方案建设夹河河道走廊湿地。对陌堂橡胶坝(桩号22+830)至河口段的夹河河道进行改造,该段河道长22.83km,由于部分河段堤坝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石进行固化,阻断河流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联系,需要结合夹河防洪规划和河道现状进行生态护坡改造。利用已建的珠岩拦河闸(桩号20+580)、诸嘉橡胶坝(桩号16+800)、玉树庄橡胶坝(桩号12+790)、大沙埠橡胶坝(桩号9+228)和宫家岛橡胶坝(桩号4+070)形成多级河道滞留塘,结合护坡改造对岸边浅水区进行土方调整和植物种植,对河槽与堤坝之间的滩地进行植物修复,进行水土保持,建设河道走廊湿地系统。本工程区占地面积约6845亩。

       (2)东珠岩湿地工程

       对东珠岩村东侧的夹河东岸滩地、荒地及部分农田实施退耕还湿工程。通过土方调整、局部疏浚淤积、修复湿地植被等措施,实现东珠岩湿地和夹河水系的贯通,扩大夹河湿地面积,提高夹河湿地系统的生态稳定性和河流的蓄洪补枯及涵养水源功能。该区占地面积约760亩。

       图9-4 夹河流域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平面布置图

       (3)绿岛湿地区

       绿岛湿地区位于夹河大桥上游,占地面积为994亩。包括夹河西侧的A区和东侧的B区,A区占地788亩,B区占地206亩。对绿岛A区局部进行水力疏浚,将零星分布的水塘打通,实现河道水系的贯通。根据水深和行洪要求配置水生植物,并对岸坡修复湿地植被,提高夹河湿地系统的生态稳定性。同时,在绿岛B区与夹河之间的堤坝建设引水涵洞,实现B区与夹河干流的贯通,对B区滩地进行植物修复和生态护坡建设。

       (4)夹河河口湿地区

       夹河河口湿地区位于夹河河口东侧,占地面积为1200亩。该区域主要为沼泽和湿洼地,苇草丛生,低潮时露出大片沼泽,沼泽与陆地交接地带较宽,生长着各种盐生与半盐生植物,在沙垅与沙丘上尚可见不少沙生植物。对现存的湿地进行保护,并对湿地东侧的煤灰场进行搬迁,进行湿地恢复。在保护好现有湿地资源的前提下,局部疏浚淤积湿地,修复湿地植被,加强保护设施建设,提高夹河河口湿地系统的生态稳定性。

       2.东珠岩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措施

       东珠岩湿地区位于烟台市夹河滨水开发区的上游,东南侧紧邻莱山机场,西南为东珠岩地段,工程区有两条支流汇入夹河,分别为西侧的勤河和南侧的朱岩河。湿地工程规划范围具体如下:南侧以夹河为界,东、北侧均为新修的市政道路,西侧与机场高速相交,规划面积为760亩(不含夹河水面),呈三角形,东西最长为1260m,南北最宽为966m。工程区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11.2~14.90m范围内,而珠岩拦河闸拦水水位为12.00m。

       东珠岩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首先是对水域实施疏浚连通工程,将夹河水体引水湿地区,增加湿地水域面积和湿地蓄水量。其次,对水域土驳岸实施生态护坡和湿地植物栽种工程,主要为生态护坡、栽种湿地植物并兼顾景观开发。夹河东珠岩湿地修复工程具体内容如下。

       (1)水域疏浚

       遵循现有夹河防洪规划,在不扰动夹河防洪大堤的情况下,对工程区现有涝洼地、耕地进行开挖,在湿地区中心开挖滞洪库塘,兼具滞洪、拦蓄和景观综合功能,滞洪库塘占地面积约190亩,设计底部高程为10.00m,水面高程为12.00m。在勤河和朱岩河河口处靠近湿地区一侧分别建设引水涵洞,用于控制湿地区的引水和排水。设计建一贯通整片湿地外侧的水道,水道宽度10.0m,水深2.0m,将引水闸门与滞洪库塘连通,本项工程需贯通水道1500m。水系疏浚需开挖土方56.70万m3。同时,需要对部分台田及荒地进行土方调整,以还原湿地本来面貌,在水道沿线开挖引水沟渠,水系涵盖整个湿地区,设计塘、溪、池和湿地洲渚等景观类型。本项工程需调整面积约220亩,开挖土石方约30.0万m3,挖方可用于湿地围堰、步行道和栖息岛的建设。

       新建涵洞垂直穿过现有堤坝,该闸单孔胸墙式涵洞,包括进口段、闸室段、洞身段和出口段等四部分。进口段顺水流长度10.0m,采用八字翼墙与底板形成整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闸室顺水流向长度5.0m,闸门为潜孔式平板钢闸门,孔口尺寸为2.0m×2.0m,闸底板顶高程10.50m;洞身段为钢筋混凝土箱涵,横断面2.0m×2.0m,进口洞底高程10.50m,底坡i=0,洞身长14.0m;出口顺水流长度5.0m,采用八字翼墙连接,钢筋混凝土结构。出口消能采用浆砌石护底。

       (2)植物修复工程

       基于工程区内整治后的地形,根据不同水深栽植不同水生植物;同时对湿地外侧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湿工程,种植芦竹、杞柳及耐湿林木;并对湿地区内的道路实施绿化工程,种植紫穗槐、白蜡、垂柳等植物,护坡栽植草坪,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来保护东珠岩湿地区的生态环境。

       1)挺水、浮叶植物。对工程区内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湿工程,种植芦竹、杞柳等经济植物;在滩地及浅水处(0~1.2m),可选择具较强净化能力的植物:湿生植物(水葱、水芹和千屈菜等)、挺水植物(香蒲、芦苇、茭白);水深较深处(1.0~1.5m),选择具有净化能力和观赏能力的浮叶植物(莲、野菱、睡莲和芡实)。通过构建、修复滩地植被,以提高湿地系统的水质净化能力及生态稳定性。

       种植面积:300亩。

       2)沉水植物。在湿地系统内的深水区(滞洪库塘内),选种常见的喜温、且具较强净化能力的金鱼藻、苦草、黑藻、红线草及喜凉的菹草,不同植物分片进行种植。

       设计参数:覆盖率50%。

       种植面积:230亩。

       3)涝洼林地改造。在东珠岩湿地区现存部分涝洼地,现被当地农民种植速生杨,经济和景观效益不大;且外围农田面源污染容易进入湿地区,进而污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水质。基于以上现状,在涝洼林地开展生态林业,林地树种主要以湿生杨树、柳树、湿地松、池杉、水杉和落羽杉等,构建库区滩地稳定生态系统,削减上游农田面源污染。在自然土坡种植草皮,草种选用当地常见草类。常见种类包括耐旱、耐湿灌木和草本:蔷薇、结缕草麦冬、狗牙根、苜蓿等。该区域占地面积230亩。

       3.绿岛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措施

       绿岛湿地区位于烟台市夹河滨水开发区的中下游,北侧紧邻同三高速路,西侧为永福园路,东至宫家岛村,南至红旗西路、夹河自南向北穿过该湿地,其中绿岛A区位于夹河西侧,B区位于夹河东侧。该区规划面积为994亩(不含夹河水面),A区占地788亩,B区占地206亩。

       目前,拟建绿岛湿地区主要由台田、芦苇地、水系和林地组成。绿岛工程区土地布局如图9-4所示。其中A区(夹河西岸)中的水面与夹河干流只有一端相连,中间由半岛状堤坝隔开,水系流通不畅;B区(夹河东岸)主要由鱼塘、水塘、滩地构成,夹河东堤将之与夹河隔开,水体得不到交换,且沿河倾倒垃圾现象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夹河湿地资源,恶化了夹河湿地的水情,直接减少了对洪水的调蓄的容积。原有的排涝渠、河淤积较为严重,形成小区域死水,不利于湿地系统的稳定性,需对其进行整治。绿岛A区内水塘底部高程在0~1.5m范围内,高地的高程在1.5~4.50m范围内,原夹河大堤堤顶高程为8.0~8.5m;绿岛B的水塘底部高程再0~1.5m范围内。宫家岛橡胶坝的拦水水位为2.50m。

       绿岛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首先是对水域实施疏浚连通工程,增加湿地水域面积,增加湿地蓄水量。其次,对水域土驳岸实施生态护坡和湿地植物栽种工程,主要为生态护坡、栽种湿地植物并兼顾景观开发。绿岛湿地修复工程具体内容如下:

       (1)水域疏浚

       1)绿岛A区。遵循现有夹河防洪规划,在不扰动夹河防洪大堤的情况下,对夹河西侧的绿岛A区内靠近同三高速路南侧的现有涝洼地、土埂进行开挖,疏通水道,将湿地A区水塘和夹河的水系连通,设计建设一贯通整片湿地外侧的水道,水道宽度12.0m,底高程0.50m,水深2.0m。本项工程需贯通水道950m,开挖土石方23000m3,挖方可用于生物岛及步行道的建设。

       由于围垦圈圩等无序人类活动的干扰,部分自然湿地已被开发为台田和鱼塘,现存的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生植物也发生了严重退化现象。需要对部分台田及荒地进行土方调整,以还原湿地本来面貌。在水道沿线开挖引水沟渠,水系涵盖整个湿地区,设计塘、溪、池和湿地洲渚等景观类型。本项工程需调整面积约500亩,开挖土石方约50.0万m3,挖方可用于湿地新建防洪大堤、步行道和栖息岛的建设。

       在绿岛A区南侧和西侧新建防洪大堤,与现有夹河大堤连接。新建大堤长1338m,设计坝顶高程7.70m,宽6.0m,边坡系数1:3。靠近湿地一侧的迎水坡构建宽体斜坡护岸,堤岸坡角处采用了木桩+植物营养体束的护岸技术。

       2)绿岛B区。遵循现有夹河防洪规划,在不扰动夹河防洪大堤的情况下,在夹河东堤靠近湿地B区南、北两端分别建设引水涵洞,将绿岛B区与夹河干流贯通,实现水体交换。绿岛湿地B区库塘兼具滞洪、拦蓄和景观综合功能。绿岛B区占地206亩,库塘水面占地面积约165亩,设计底部高程为0.00m,水面高程为2.50m,拦蓄水量为27.5万m3。

       在B区库塘沿线开挖引水沟渠,水系涵盖整个湿地区,设计塘、溪、池和湿地洲渚等景观类型。本项工程需调整面积约41亩,开挖土石方约5.5万m3,挖方可用于湿地围堰、步行道和栖息岛的建设。

       (2)植物修复工程

       基于工程区内整治后的地形,根据不同水深栽植不同水生植物;同时对湿地区内的道路及岸坡实施绿化工程,种植紫穗槐、白蜡、垂柳等植物,护坡栽植草坪。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来保护夹河湿地的生态环境。

       1)挺水、浮叶植物。在滩地及浅水处(0~1.2m),可选择具较强净化能力的植物:湿生植物(菖蒲、黄花鸢尾、水芹和千屈菜)、挺水植物(水葱、香蒲、芦苇、茭白);水深较深处(1.0~2.0m),选择具有净化能力和观赏能力的浮叶植物(莲、野菱、睡莲和芡实)。通过构建、修复水生植被,以提高湿地系统的水质净化能力及生态稳定性。

       种植面积:300亩。

       2)沉水植物。在湿地系统内的深水区,选种常见的喜温、且具较强净化能力的金鱼藻、苦草、黑藻、红线草及喜凉的菹草,不同植物分片进行种植。

       设计参数:覆盖率50%。

       种植面积:300亩。

       3)绿化植物。在自然土坡种植草皮,草种选用当地常见草类。常见种类包括耐旱、耐湿灌木和草本:蔷薇、结缕草麦冬、狗牙根、苜蓿等。在生产路两侧栽植垂柳、紫穗槐、白蜡、水杉和池杉等植物。

       种植面积:394亩。

       4.夹河河口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措施

       夹河河口湿地区位于夹河河口东侧、幸福南路以北,占地面积为1200亩,呈三角形,东西平均宽为520m,南北长为1540m。工程区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0~2.0m范围内,夹河东堤自南向北贯穿该湿地区。

       夹河河口湿地工程区土地布局如图9-4所示。该区域主要为沼泽和湿洼地,苇草丛生,低潮时露出大片沼泽,沼泽与陆地交接地带较宽,生长着各种盐生与半盐生植物,在沙垅与沙丘上尚可见不少沙生植物。

       规划夹河湿地工程区内,在夹河东堤东侧、幸福南路以北590m处现有1处煤灰沉淀池,占地面积约205亩。长时间的煤灰堆放将区域内机周围的植被覆盖,对夹河河口湿地造成严重的破坏。

       夹河河口湿地以生态保护为主,工程修复措施为:首先全面调查工程区内的湿地资源本底和环境状况,重点保护好现有湿地资源和湿地环境,局部疏浚淤积湿地,修复湿地植被,并对煤灰沉淀池进行搬迁,进行湿地恢复。加强保护设施建设,提高夹河河口湿地系统的生态稳定性。

       (1)湿地植被调查结果

       该湿地区属于潮间带湿地类型,受河水和潮汐影响,夹河口湿地区内的植被分布的植被种类组成多是温带滨海区盐生、沙生代表植物,很多是盐生指示植物和固沙良好的植被。今将夹河河口可见盐生植物和砂生植物列于下:

       蓝雪科(白花丹)。二色补血草(Limonoum bicolor),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倒披针形,茎直立、有棱,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顶生,为碱土指示植物,适应土壤pH值8.0~9.5,广泛生长于河滩湿地。

       柽柳科。柽柳(Tamarix chinensis),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枝条密生而下垂,叶片互生,广布于沿海各地,生于盐碱土的草滩海滨沙地、路边等。

       伞形科。珊瑚菜(Glehnil littoralis),又名北沙参。当年生草本,主要根细长,圆柱形,长达70cm,叶上生有长柄、茎部鞘状带有紫红色,叶为2~3回羽状深裂,复伞形花序顶立,花茎、花梗、花幅均被白色或灰褐色绒毛,野生的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沙滩上。

       旋花科。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alla),又名挟子苗、海地瓜,多年生匍匐草本,地下茎较粗长,地上茎匍匐。单叶肾状圆形、质厚,基部心形,有长柄,花单生于叶腋,花冠漏斗状。分布于沿海各地,沿海沙地上多见。

       马鞭草科。单叶蔓荆(Xitex trifoaia var.simplicifolia),又名沙荆。落叶灌木,全株被灰白色微柔毛,主茎伏卧面,不定根,单叶对生,叶片倒卵形至椭圆形,全缘,圆锥花序顶生。喜生于滨海滩地及海水经常冲击的地方。

       紫草科。砂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多年生草本,有细长的根状茎,茎高10~20cm,有白色长柔毛,叶无柄或近无柄,狭矩圆形至条形,两面密生白色紧贴的长柔毛,聚伞花序伞房装。分布于平原或丘陵碱性土壤的草地上。

       豆科。海边香豌豆(Lathyrus maritimus),多年生草本,羽状复生叶互生,顶端具卷须,托叶大,叶状,基部心状,总状花序腋生。沿海盐性砂土的指示植物。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全体被片状**腺体,奇数羽状复生互生,小叶5~13个,托叶披针形,有柔毛,总状花序腋生。广布于山东省沿海各地,为盐碱土指示植物。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落叶乔木,树皮褐色,小枝灰褐色,平滑无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托叶成刺,总状花序腋生,根系发达,耐瘠薄,为固沙植物。紫穗槐(Amoroha fruticosa),又名绵槐,丛生灌木,高1.5~4m,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1~25片,因耐寒耐碱,耐干旱瘠薄。多生河岸海滩及砂质的阳坡上。

       蓼科。扁蓄(Polygoaumauicul),又名扁珠菜,一年生草本,高10~40cm,根红褐色,侧根发达,茎自基分枝匍匐或直立,绿色有沟,节明显,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灰绿色平滑无毛,花1~5多簇生叶腋。生于路旁、水边、沙滩及盐碱地上。

       藜科。西伯利亚滨藜(Atriplex sibirica),一年生草本,高20~50cm,茎直立,枝条上具银灰色粉粒。叶互生,叶片延菱状卵生,边缘通常由波状钝锯齿,中部以上具有两个钝锐的裂片,基部楔形,表面绿色,背面银灰色,密被粉状物。花单性,黄绿色雌雄同株,簇生于叶腋。主要分布于盐碱地,田边、路旁亦有生长。地肤(Kochia scoparia),亦成扫帚草,一年生草本,高达1m以上,茎直立,叶稠密互生,叶片线形或披针形,通常具三条纵脉。花两性或雌性,单生或两朵生于叶脉,多分布于宅旁、田边及海滨荒地。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又称海篷子,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枝对生,肉质有节。叶延化为片状对生。花序穗状,顶生,有短柄,花小,两性,每三朵一簇陷入肉质的花序轴内。分布于沿海地区海滨潮湿地带。猪毛菜(Salsola glauca),又称蓬子菜,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m,茎由基部分枝,小枝坚硬,绿色,有条纹。叶线形内质,基部扩张,下延至茎,先端有小硬刺。花两性,通常于枝端排列成细长穗状花序。分布普遍,耐盐碱。灰绿色碱蓬(Suaeda glauca),又称碱蓬,一年生草本,高30~150cm,茎直立,浅绿色,有条纹,上部多分枝,单叶互生,排列稠密,线形或半圆柱形,肉质,花单性,1至数朵生于短梗上。分布广泛,是盐碱土指示植物,常与翅碱蓬、柽柳混生。赤碱蓬(黄须菜)(Suaed heteroptera),一年生草本,高20~80cm,绿色,晚秋变红紫色。茎直立,有红紫色纹,单叶互生,线形、半圆柱形、肉质、绿色。花簇生,无梗,3~5朵生于枝上部叶腋,花单性。广布于山东省沿海地区,是盐碱土指示植物,常与柽柳、灰绿碱蓬、芦苇等混生于海滨潮湿地。

       菊科。匍匐苦荬菜(Lxeris repens),又称窝食,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及茎匍匐,苦菜荬为我国温和气候区沿海沙滩性砂土的指示植物,为好盐性的沙生植物,常与肾叶打碗花伴生。羊角菜(Seoezonera mongolica var.putjatae),为蒙古鸦葱变种,多年生草本,灰褐色,无毛,根垂直,圆柱状,根衣状,褐色或乳**,内面有厚或薄的绵毛。茎多数直立或自基部铺散,叶肉质,灰褐色,粗涩,具有不明显的3~5脉;基生叶披针形,柄生叶无柄,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分枝顶端。羊角菜为我国温和气候区盐土的指示植物,碱土上不生长,山东省分布在含盐量较高的盐土上。

       百合科。天门冬属(Aspsnagus sp.),直立或攀缘草本,高20~70cm,根梢肉质,叶状枝每1~6枝成簇,与分枝交成锐角,常常雌雄异株。多分布在沙丘、多沙山坡或干燥土丘上。

       禾本科。獐毛(Aeluropus littoralis var.sinensi),又称马牙头、马绊草、小叶芦。多年生草本,秆直立或斜升,高15~25cm,有时匍匐地面长达80cm,基部为鳞片状叶鞘所包,节处密生柔毛,叶片硬,披针形,常常折成针状。圆锥花序常成穗状,分布于山东省沿海各地,生于盐滩,为优良的固沙植物。白茅(Imperate cylindrical var.major),亦称茅草,甜根。草本,地下具匍匐伸长根茎,其上生有须根及鳞片,秆直无毛,高50~80cm,也有高达1m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边缘粗糙,主脉于背面明显突出。圆锥花序狭长圆柱形。白茅为常见杂草,能耐轻碱性土壤,在含盐较轻的盐荒地上生长。芦苇(Phragmites communia),多年生高大草本,高大3m,地下茎具有粗壮匍匐根茎,秆粗硬挺直,带上常有白粉,叶片线形,顶上大型圆锥花序。轻度盐碱的土壤上常有分布。

       莎草科。砂钻苔草(Carex kobonugi),多年生草本,具长而横生的匍匐茎,全年粗壮,秆直立,三角形,具紫黑色的节,叶广线形,质强,表面具光泽,边缘有锐齿,花穗大而顶生。广布于山东省沿海滩上。

       木贼科。节节带(Equisetum ramos issimum),多年生草本,高18~100cm,茎中空,分枝多,有纵脊,表面粗糙,沟中气孔成单行,鞘筒疏松,鞘齿短三角形,先端渐尖,褐色,易脱落。

       以上盐生植物与沙生植物组成不同群落,分布在夹河口含盐量不同的土壤。土壤含盐量由少到多逐渐递增依次可见的植物群落如下:

       1)芦苇-白茅群落,分布在含盐量较轻(0.3%以下)的土壤上,芦苇生长背景下,白茅生长也多,此外还有肾叶打碗花相伴生。

       2)肾叶打碗花-砂钻苔草群落,分布在土壤含盐量0.3%左右的轻盐土上,除肾叶打碗花与砂钻苔草分布较多外,还可见翅碱蓬(黄须菜)少量分布。

       3)二色补血草-马绊草群落,分布在土壤含盐量1.1%以上的盐土上,二色补血草与马绊草的耐盐性高于上一群落。

       4)翅碱蓬(黄须菜)群落,是最耐盐碱的群落,土壤含盐量在1.5%以上,群落中除黄须菜成纯丛外,有时亦可见到马绊草。

       (2)水域疏浚

       首先,对湿地工程区内的粉煤灰沉淀池实施搬迁、拆除,并将粉煤灰全部外运,工程量约68.3万m3。对工程区现有水塘、涝洼地进行地形调整,在湿地区原煤灰沉淀池处开挖景观湖,兼具滞洪、拦蓄和景观综合功能,景观湖占地面积约205亩,设计底部高程为-0.50~-1.00m,水面高程为0.00m,开挖土方约10.9万m3。同时,在景观湖沿线开挖引水沟渠,将工程区内的各个水塘串通,水系涵盖整个湿地区,设计塘、溪、池和湿地洲渚等景观类型。本项工程需调整面积约480亩,开挖土石方约32.0万m3,挖方可用于湿地围堰、步行道和栖息岛的建设。

       遵循现有夹河防洪规划,在不扰动夹河防潮大堤的情况下,设计在幸福南路北侧、夹河防潮大堤处建设引水口门,开挖一条贯通整片湿地外侧的水道。水道宽度25.0m,水深1.5m,将引水口门与景观湖、海滨连通。本项工程需贯通水道2000m,水系疏浚需开挖土方10.0万m3。

       同时,对现有夹河东岸的防潮大堤进行生态护坡改造,采用地理板框介质筛护坡技术堤岸坡角处采用了木桩+抛石的护岸技术,改造护坡段长1285m。

       (3)植物修复工程

       在保护现有植被资源的前提下,基于工程区内整治后的地形,根据不同水深栽植不同水生植物;同时对夹河防潮堤外侧的滩地和湿地区内的道路实施防护林工程,种植紫穗槐、白蜡、刺槐、柽柳等耐湿、耐盐林木;护坡栽植碱蓬、芦苇、白茅等耐盐生物种。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来保护夹河河口湿地的生态环境。

       1)挺水、浮叶植物。在滩地及浅水处(0~1.2m),可选择具较强净化能力的植物:湿生植物(菖蒲、黄花鸢尾、水芹和千屈菜)、挺水植物(水葱、香蒲、芦苇、茭白);水深较深处(1.0~2.0m),选择具有净化能力和观赏能力的浮叶植物(莲、野菱、睡莲和芡实)。通过构建、修复水生植被,以提高湿地系统的水质净化能力及生态稳定性。

       种植面积:400亩。

       2)沉水植物。在湿地系统内的深水区,选种常见的喜温、且具较强净化能力的金鱼藻、苦草、黑藻、红线草及喜凉的菹草,不同植物分片进行种植。

       设计参数:覆盖率50%。

       种植面积:150亩。

       3)湿生、耐盐植物。在自然土坡种植草皮,草种选用当地常见草类。常见种类包括耐旱、耐湿灌木和草本:蔷薇、结缕草麦冬、狗牙根、苜蓿等,及碱蓬、芦苇、白茅等耐盐生物种。在生产路两侧栽植垂柳、紫穗槐、白蜡和池杉等植物。

       种植面积:404亩。

       4)防护林改造。对夹河河口湿地区的防护林地开展生态林业,林地树种主要以耐盐、耐湿苗木如赤松、刺槐、紫穗槐、柽柳、湿地松、池杉、水杉和落羽杉等,构建河口滩地生态林。

       种植面积:246亩。

       夹河生态园规划区位于烟台市中部,芝罘区西南侧,南侧紧邻莱山机场,西侧与福山区及开发区隔河相望。范围包括外夹河、大沽夹河及其东岸地区,具体为:南起东珠岩夹河,北至入海口,东起铁路线、青年南路及芝罘区东界,西至夹河,占地约35.89km2。夹河下游生态湿地公园,是以夹河为主干,以夹河沿线的东珠岩湿地区、绿岛湿地区和夹河河口湿地区为节点,构建“一廊、三区”的夹河河道走廊湿地系统。建设规模11438亩。主要任务是通过建设和恢复夹河沿线湿地系统,恢复和保护夹河自然湿地,逐步恢复夹河湿地的生态功能,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和生态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的景观与生态服务效益,实现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修复和水质保障,达到增加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气候和涵养水源的目的。

农业园区规划思路

       1、依法按程序征用:通过征用形式将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后使用,但由于此项目用地面积较大,土地征用超过一定面积须报国务院审批,操作难度较大。 ?

       2、与集体联合开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占用本集体农用地和单位占用国有农用地的,不需拟定征地方案。

       3、租赁农村集体土地 :此法相关手续较征地简捷,且可节省大量资金。

       4、农村居民点归并整合:可通过新农村建设、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形式开展。首先与集体沟通协商,签订搬迁、补偿、安置等相关协议;然后与国土部门沟通,争取周转用地指标,办理安置区农专用手续。

       农业生态园也称农业休闲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农业生态园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 一个农业生态园的成功开发运营与三个方面息息相关,即:土地、资金和政策。

沙湖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

       因地制宜,综合规划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培植精品,营造主题

       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效益兼顾,生态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生态园结构形式

       整体规划由澳大利亚JWP设计公司进行,具体设计由合展设计公司进行,该地块原为唯亭镇与斜塘镇交界的水陆通行地段,属天然的湿地生态地段,建设一座集休闲、娱乐、景观于一体的生态园是最好的选择。该地块原为河流交叉的低洼地段。如何改变现状,是该处最大的工程之一,为了避免大挖大运,采用了原地形基本保留,适当清淤的方法,堆筑而成,又不影响自然水系交通。从2002年开始对东沙湖进行了彻底清淤,前后历经一年有余,基本达到了地形设计要求,形成有山(丘)有岛,有河流浅滩。最高点为7米,最低河床为3米。其中樱花岛为该公园的第一大岛,全长约1500公尺,面积为4.8万平方米。

       园内设计了车行主干道2.5公里,人行次干道约10公里,停车场9个。为了适应生态环境设计了靓水木栈道15000平方米,不同景观桥梁15座,使整个段落路路相通处处相连。

       为了景观效果,在东沙湖除交通沟通外,全面设计九大景区:

       第一景区——夹结园。本园以各种色彩特色灌木组成的模块,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换,这里有矮生紫薇的艳丽,有红花桂木的典雅,组成中国有传统工艺的“夹结”印染出特殊的,色彩斑斓的丝绸之都。

       第二景区——梅影涧。由数十种梅花品种组成的梅花景观,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平添了游人心旷神怡之感。

       第三景区——芊妍渠。开阔的沟渠两侧,各色花卉鲜艳夺目,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第四景区——海棠岛。全区以30余种海棠栽植岛上,有万千垂丝红似火的垂丝海棠,有姹紫嫣红的贴根海棠,有繁花似锦的矮海棠。

       第五景区——纷纶海。九大景区之最,当属“纷纶海”。每逢春季,这里桃李比艳,梅梨争春,五彩缤纷,分外妖娆。

       第六景区——博望坡。位于北岸,向南遥望,整个沙湖水面,尽收眼底,隔岸远望盛开的樱花,如白云,似云雾,别有一番意境。

       第七景区——樱花洲。这里是千余株樱花所组成的花海。

       第八景区——沙鸥玎,沙鸥玎是天然形成的10亩芦苇岛,在芦苇丛中,鸥鸟翱翔,是城市中难得的景观。也是东沙湖特有的景色。

       第九景观——玉纱沙,沙湖东南隅有一沙滩,多碎石,其状如纱,玉色生香,美石之点,竹林屹立,为沙湖自然生态绝佳处。

生态农业,农业生态园,生态农业园区如何进行规划设计?

        生态公园,指以生态学和生态文化为指导思想,结合了传统城市公园和主题公园(人造景观)各自的特色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是公园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生态公园所致力或强调的,是综合生态量的最大化。即:在生态与环境方面,生态公园强调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参与意识,主张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城市的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待自然生态过程,以及为市民提供身心再造场所的工作;在社会生态方面,生态公园强调服务-需求关系的重要性,致力于公园简介满足社会时尚性的和持久性的需求,从而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人的素质提供保持或提高的帮助;在经济生态方面,生态公园承认有条件获取公园经济收益的合理性,并努力使这种收益在合理的范围内达到最大。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结合规划经验指出,生态农业的发展要与开展生态乡村建设统筹发展,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发达、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生态农业统筹发展,为加快土地流转,构建标准化农业产业园区,引进新品种,与科研院所相结合,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构建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打造生态农业产品品牌;结合农村宜居环境建设,融合休闲农业观光,开展乡村民宿、文化体验等第三产业,推动美丽乡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

       生态农业的发展,其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的是安全、卫生、优质的绿色农产品,通过推广精耕细作,使用有机肥,严格监管高毒剧毒农药的使用,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具有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功能,也是实现望得见的乡愁的重要途径。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规划中,充分发挥区域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农业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充分利用生态农业的体验功能、科普教育功能、优质农产品供给及安全保障功能、休闲度假、文化传承等功能,结合美丽乡村的规划布局、建筑改造、生态环境改善、文化民俗保护、服务设施提升等建设,盘活美丽乡村的闲置建筑、空闲地等资源,开展民宿、手工艺体验、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等项目。

       好了,关于“30亩生态园规划设计”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30亩生态园规划设计”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